2019年8月1日星期四

独处与召命 Staying Alone & Duty Call

杨锡锵牧师在其〈独处的精髓〉一文中提到:「独处不一定要离开人,也不一定要离开工作;即或我们真的离开了人,离开了工作,也未必是真正的独处。」就此,《传书》特别走访杨牧师,一听他对独处的看法。

独处是认清个人的召命

  什么是独处?约翰福音第六章描述耶稣施行五饼二鱼的神迹时,已知道群众在想什么,也直言他知道要怎样做,因为他看到一个「需要」,这是一种使命感。马可福音第六章更说他用「有」和「没有」来作对比:在耶稣眼中,不是羊太「多」,而是群羊「无」牧。耶稣看见人灵魂的匮乏如羊没有牧人一般,这是他心里的负担,这负担从内心指陈一个方向,产生推动力,让他准确地知道要怎样做。

  独处,就是重新校正或重拾召命。虽然耶稣如此忙碌,人如此多,处境如此不容易,但他怜悯人灵魂的负担,让他在面对许多人、许多冲击时,也不会避开这一切,反而是校正方向,回应召命,起来服侍。

  每个人都有召命--神要我们做的事。只是我们会不自觉地掺杂了一些不属于神的东西,又让这些东西追赶我们、拉扯我们,例如我们想证明自己有能力等。纵然这种催迫推使人做有益的事,却是为表现自己,这便是杂质。故此,我们需要校正、认清神给我们的召命。那么,很多事情的做法就不再一样了。

  真正的工作从来不是为了服侍自己;否则工作只会变成一种催迫、一种重担。工作是一份使命感、一个召命;我们不是受工作役使的,倒要以召命为服侍的动力。工作是做不完的,能够停下来不受它支配,才是真正的独处。这不是技巧,而是一种境界。

独处是全然放手倚靠神

  独处其中一个精髓是自由--不受人影响,不受资源影响,什至不受自己影响。

  这个自由是指能做到神要我们做的事。以前因被罪恶困绑、奴役,是做不到的,现在已因耶稣得以自由;以前追随了世俗潮流,被种种压力和期望追赶,忽略了真正的负担,现在是清晰召命,做神要我们做的事。这自由就是心态上的转变。耶稣带门徒退到资源缺乏的旷野,不倚靠外来资源,才是真正的独处,真正的倚靠神。

  神交给我们的工作,其实不是我们能做的,这是神的工作。神让我们看见自己的有限,并非要我们灰心丧胆,而是要我们将自己完全交给他,全然倚靠他,经历他。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态事奉,才能支取他的供应和力量,也会同时发现正走在他的旨意中。当我们遵循神的旨意,神也在我们里面做完所有工作,包括他要我们做的。

  独处就是让我们回到神那里,重新找回召命,不再忧虑、不再迷惘、没有压力,却能支取神的力量。

独处是被神的话语陶造

  怎样才能独处?怎样才能摆脱人的影响?要借着神的话语,让神的话不断深化我们的生命;愈受神的话薰陶,愈能摆脱人的影响。圣经嘱咐我们昼夜思想神的话,让神的话浸透、陶造我们。如此,我们就能过滤周围的杂音,分辨出哪些是神的声音。

  「昼夜思想」神的话就是要常常思考圣经,也思想如何应用在自己身上。每天日积月累地读经和思考,经文便自然进入你的生活处境中;若当中有一些较扎心的经文,似乎是针对现况的,就多去思想。这样,神的话就自然的在每天陶造我们的生命。

  雅各书第一章说,神的话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见自己的样貌。经文说要「详细察看」,「时常如此」。「详细察看」原文是「弯下腰来」,像要看清楚镜里的样貌般;「时常如此」这个字中,「时常」是一个动词,是指「停留」。经文的意思是,在神的话语映照出你的样貌后,要停留下来好好端详,不断察看。这就是新旧约圣经中所说「昼夜思想」的意思。神的话语能光照我们,也惟有被神光照后,我们才能准确地看清自己的光景,从而清理内在生命的杂质,校正人生的焦点、负担,让神的话成为我们生命的提醒和引导。

  独处的重心是要回归神面前,回归他的话语中,让神校正我们。

独处是回到神面前安息

  旧约圣经提及的独处,原文用了「stop」这个字。「Stop」在中文翻译中有不同意思,例如「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四十六10)其中的「休息」就是「stop」。经文的背境是四面楚歌,面对许多敌人,这个时候要倚靠人还是倚靠神呢?经文说要「stop--停止」,别靠自己做那么多了,要停下来,要仰望神。仰望神就是不靠自己,先听神怎么说,等候神动工,他要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样听来好像什么也要停下来,什么也不要作,只要「rest」。「Rest」除解作「休息」,也解作「仰望」,意思是「让神来作」。神在六日创造后,将第七日定为「安息日」,并称为「圣日」,而「圣」这个字是指「属于神的」。这个信息很清晰:人必须回到神那里,才得安息;安息不是属于人的,是属于神的。惟有神才能塑造人,使人成长,人不能靠自己;惟有回到神面前安息,回到神那里,放下一切,让他来做才行。

  因此,独处是单单回到神面前,这是一种内在生命的操练。纵使我们在学习独处时,不能马上就安静下来回到神面前,仍须朝着这方向坚持操练。起初,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外在的帮助,例如定时腾出时间离群退修;待日子有功,就能渐渐操练成为一种心境,尽管在嘈杂的环境里、在忙碌的工作中、承受压力的时候,也能进入与神同在的独处境界。



(杨锡锵牧师是中国神学研究院荣誉院牧)
——以上的内容来自《传书双月刊》【香港中信】
本文连结自: http://www.ccmhk.org.hk/ 【版权属「中国信徒布道会」所有】
原题:谈独处--访杨锡锵牧师(采访/林颜宝珠,整理/吴陈妙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