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星期三

爱与家 Love & Home

回到圣经的秩序中,失落的家才会拥有真正和谐美好的根基。

生命被造,受控还是受尊重?

家,本是一个令人期待、给人温暖的地方,却有这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选择逃离。家的最初形态,是圣经《创世记》记述的样式:上帝创造了亚当,并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他们组建了人类第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因着撒旦的引诱,罪进入世界,人类开始对终极真理——上帝本身产生怀疑。

自此,起初的家的平安、宁静丧失殆尽。在躲避上帝之面的世界,人们只好以自己为真理的化身。不难看到,太多家庭悲剧有相似的肇因——我们总想试图改变他人,操控对方,希望家庭成员都能满足“我”的喜好和意愿。在夫妻关系中如此,在亲子关系中亦如此。我们对于爱的理解,也因为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而让爱变得扭曲。

这种掌控式的爱,其本质是人性深处对上帝的拒斥和反叛,尤其在无神论的文化中更为明显。无神论告诉我们,生命的存在只是进化的产物,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父母天然拥有对子女100%的掌控权。但在圣经的创造论中,却有不同的答案——生命受造奇妙可畏(参《诗篇》139:14),每个人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因此理应享有神性生命的独立和尊贵。上帝对父母的心意是——“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参《歌罗西书》3:21),“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参《以弗所书》6:4);上帝对子女的心意也同样充满温情——“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以弗所书》6:2)。

显然,回到圣经的秩序中,失落的家才会拥有真正和谐美好的根基。


所有的亲情,都值得珍惜

阅读王猛的书信,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他把自己在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父母,这本身也显出了一定的极端。诚然,父母在教育方面有不合理之处,但王猛自己,也同样负有责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的父亲无奈地说:“祈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未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对于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思想的人而言,随着年龄、阅历和见识的增长,他处理原生家庭伤害的能力,也应该有所增强。多数父母都会在子女身上倾注很多心血和精力,因此,即便父母有控制欲,如果能得到子女发自肺腑且充满智慧的沟通,父母强势的一面也会被缓解或融化。遗憾的是,王猛采取了与父母决裂的方式。王父表示,儿子选择决裂,他只能接受。可以想见,作为父亲,他内心受到的伤害也许并不比儿子小。

我的父亲是美术老师,但不喜欢绘画的我,每到寒暑假,就被父亲强制性地带到他的绘画班听课。当时的素描课程非常枯燥,我总是难以进入状态,曾因此和父亲有过长达一个月的“战争”。到了青春期,我和父亲之间的冲突也是一触即发。

感恩的是,我有一位相信耶稣基督的母亲。在她的影响下,我渐渐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也对父亲一生的诸多不易有了更多的理解。母亲告诉我,上帝希望我们能饶恕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即便是那些最亲近的人,当你饶恕的时候,你也会经历天父的赦罪之恩。上帝也希望我们在家庭中成为光。试想,如果无法在家中和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性格迥异的家人相处,日后如何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呢?

父亲在4年前去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内心充满悔恨。常常会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应该如何与父亲和睦相处?

也许,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真切地理解父母的立场和他们心中那份悠远、疼痛的牵挂。


——以上的内容来自《海外校园》【OC福音】http://ocfuyin.org
原题:当折翼的青春,遭遇被控制的爱(文/博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