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星期日

孩子的教育 Education for Children

哥哥3岁半,在幼儿园频频跟小朋友打架。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去找园长和老师求助。我干儿子也在那家幼儿园,老师们都很熟悉。那天,我问他们一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挺幼稚的。

我问,为什么我干儿子打他妹妹的时候,他父母用了那个方法,几次就管用了,可是在我儿子身上,同样的方法就一点作用都没有。

园长说,这两个孩子差异实在太大了,如果那个是苹果,这个就是橘子,你怎么能用同样的方法种苹果和种橘子呢?

那次谈话之后,也许是第一次,我关于“教育模型”的执念开始被打碎。我开始想:如果我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得不到我期待中的孩子,怎么办呢?

和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一样,当我发现自己无力掌管的时候,我都同时发现另外一条路——转向神。


转向神,有时会让人觉得迷茫,好像摸不清边界。

我也是这样,常常纠结于:哪些是我该做到的,哪些是应该放手交托的?如果没有想清楚,我会怀疑自己所谓的交托是不是逃避,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但是经过了这些事情,有一件事我是极其清楚的:父母自有自己该做的事,但那绝对不包括想要控制孩子一切的行为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教育是我们引导孩子的工具,但教育的基础是,我相不相信这个孩子是上帝创造的,他并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随意写写画画,他一出生就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独特的命定。

更要命的是,我到底相不相信,人一切行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人有罪,而我们做父母的,无法靠教育方法去解决罪的问题。

回头想想,无数次愤怒,不就是因为我们心里想:为什么说过很多次,用过各种方式,也鼓励过、也管教过,孩子就是不按我们想的那样去做呢?

但如果我真的相信这一切,那么,一切的教育方法,无论是严厉还是温和,我们都无法期待它在所有孩子身上都取得一样的效果,立竿见影,永久有效。


去年,国内爆发了幼儿园虐童事件,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们胜过这邪恶世界的,不是性教育》。下笔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后来很多人质疑,难道我们不该做性教育吗?

今天写这篇文章,难免又有人会质疑,难道我们不该教育孩子吗?

教育孩子,全方位地引导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当然是父母应尽的责任。然而这个责任是否意味着,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最终能倚靠的,就只剩下“教育”了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和课外班就做对了;早出晚归、全年无休,送孩子学奥数、学围棋、学英语、学冰球,倾三代之力砸锅卖铁买学区房的父母就做对了。

一切的焦虑都是应该的,劝人不要焦虑的,不是傻子就是不负责任,要么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是这样,我们要花多大的力气,才能保证孩子一路走得对、走得好?

就算我们不追求别的,只追求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跟随主的人。我想问,我们怎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一生会跟随主?每天为他祷告?每天带他读经?把他送到主内学校?当然,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怎样才能确保百分之百成功呢?

我却听见圣经说:“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马太福音》5:36)

打破教育的迷思,对我来说,是从把“教育”这件事搬下神坛开始。


——以上的内容来自《OC福音/海外校园》http://ocfuyin.org
原题:别把苹果当橘子养 (文/苏雪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