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基督里与上帝和好时,上帝也将“他人”带到我们的生命中。
近距离相处不容易
上帝创造了男女,让他们彼此陪伴。在人类的历史中,上帝也渴望与人成为同行者。但因为人的自我中心,罪横亘在人与上帝之间,以至于上帝和人类同行无比艰难,甚至要为此付上十字架的代价。我们在圣经中常常会读到上帝无奈的叹息,不过,当我们回想上帝不离不弃的爱,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全的救恩,我们的生命历程就会变得不同。上帝以他的陪伴,让人类避开了独行者的孤独和迷茫。
当我们在基督里与上帝和好时,上帝也将“他人”带到我们的生命中。但是,如果没有一种平等、诚挚,彼此尊重、珍惜的关系,近距离的相处其实非常艰难。现代社会下意识地选择了“孤独”作为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受他人干扰。但孤独也产生了另一些副作用:日本社会中越来越常见老年人的无缘死,西方的年轻人在遇到职场和情感上的困境时无人倾诉,常以毒品或刺激性娱乐节目甚至自杀来逃避现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平等、尊重彼此的生存空间、独立解决问题、不干涉他人事务……这些现代价值观和彼此守望、关爱结合起来,去走世间的道路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上帝与人类的关系中领略到一些教训。
在圣经中,上帝和人类的关系一直都是坦白诚挚的:上帝有忿怒、有责备,也有怜惜、有爱、有恩典和拯救,但他从来没有虚伪和谎言,也从未对人类的苦难置若罔闻。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家人、朋友和同行者。
我特别欣赏《约伯记》中上帝和约伯的对话。约伯虽然知道在旋风中回答他疑问的是上帝,却没有诚惶诚恐,他质问上帝自己遭受苦难的原因,上帝也认真地回答了。人和上帝在旧约时代,就拥有如此诚挚的理解和交流关系。
渴望触摸真实关系
世间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若能像上述那样,我们在伸手给予帮助和接受帮助时,就不会如此犹豫,真正的朋友也不会成为奢侈品。
其实,接受了救恩的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本应如此。保罗曾经教导众人说:“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拉太书》3:27、28)这段话表明,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不再以种族和性别为基准,也不以利益和权力为基准,而是以基督耶稣的恩典为基准。我们因为基督的生命彼此联系,彼此尊重,彼此相爱,彼此扶持。
现代社会对近距离人际关系的疑惧导致了孤独的泛滥。新一代的年轻人试图通过手机来补偿这种孤独感,距离的遥远和实际生活圈子的疏离让他们反倒能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尽情地倾诉内心。但是,这样的交流由于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也不需要付诸行动,更像一种二手信息。作家严歌苓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己曾随外交官丈夫到非洲任职,她在这段日子中最享受的就是和自然、和当地居民真实的接触,不再过一种由于科技介入而不知不觉地陷入的“二手生活”。她说出了许多人生活状态中对真实人际关系的渴求。
他愿意为每个人死
人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不够完美、强壮和优秀,或者曾有过污点,就没有资格被人接纳,甚至无权继续生存下去。
这和上帝给世人的信息多么不同!耶稣用他33年的生命告诉人类,每个人都是罪人,都不完美,都亏欠上帝的期望,但无论是妓女或税吏、罗马人或犹太人、贵族或奴隶、文人或文盲,都是上帝所爱的,他愿意为每个人赴死,他的血让人重获圣洁。因为这样的恩典,我们在基督里才能平等地承受上帝的国。
孤独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对唯利是图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忧惧,孤独者恐惧自己的状况难以被社会和他人接纳。在商业精神发达的工业国家,大家都逐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假装强大的人,即使做慈善,也免不了包装、做秀和居高临下的施舍姿态。这和耶稣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总是用平等、尊重、充满爱心的态度对待罪人和弱势群体,他接纳所有寻求上帝怜悯的软弱者。
法国有许多教会团体,其服务对象类型多样,有无家可归者、孤寡老人、妓女,等等。义工们在工作过程中,会以同行者的身份帮助他们,没有任何歧视和廉价的同情,这些志愿者从不提自己优渥的家境、出色的工作和学历。在繁忙的工作结束后,他们会换上简朴的衣服,去街上找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送衣物和食品,邀请他们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给他们找工作和栖身之所。
他们和藤薮牧师的小团体一样,切身地实践耶稣爱人如己的教导(参《马太福音》25:35-40)。记者记录了藤薮牧师和妻子亚由美为这个小团体组织的圣诞晚宴,晚宴的最后一个节目,是谷本智子老师创作的歌曲《小小的幸福》:
小小的小小的幸福
来自小小的小小的喜悦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找到
小小的喜悦
上帝教导我们
心中长存喜悦
小小的幸福
其实是大幸福
小小的小小的幸福
来自无时无刻的感谢
上帝教导我们
温暖人心的方法
小小的幸福
其实是大幸福
参考文献: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著
《无缘社会:“无缘死”三万二千人的冲击》 郑舜珑译 新语出版社
——以上的内容来自《海外校园》【OC福音】http://ocfuyin.org
原题:你的空虚寂寞冷,谁来解?(文/孙基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