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忙碌的时代,忙着赶进度,忙着应酬,忙着送孩子去弹钢琴、踢足球。我们不仅是时间被占据,世界的大染缸也不断地污染我们,使我们在繁忙中迷失自己,与心灵脱节,使我们害怕寂寞,害怕面对孤寂的自我。
独处是面对真我
独处,就是赤裸裸地在上帝面前面对真实的自己,很可能叫人不安。就像卢云所说:「独处除去了生活中的鹰架--就是那些把我撑高,让我感到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在独处中,我没有朋友可以交谈,没有电话,没有会议让我处理,没有电视可欣赏,没有音乐、书籍或报纸分散我的注意力。我无法把成就、履历表、财产、或是关系带进来,我只能『照我本相』,成为上帝面前的一个罪人。」
独处揭开了所有的面具,面对了真实的自我,让人们无所遁形。当然,它也可以显明人内在的丰富。美国的大自然作家梭罗最能享受独处的乐趣。有人说,听梭罗与山雀十分钟的对话,远比吃一顿满汉全席还有收获!
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把生活压缩得透不过气来,希望借此捕捉更多的奖牌。匆忙或许并不会让我们失去信心,但它让我们分心、焦虑、失去灵性的敏锐、向试探妥协。难怪心理学家荣格说:「匆忙不是属于魔鬼,匆忙就是魔鬼。」
对着名神学家奥古斯丁影响最深的圣安东尼,被人称作「沙漠教父」。他出身富庶,却尽散家财,周济贫穷,退隐于埃及旷野二十年。他复出后充满智慧,成为许多人的祝福。
独处是一种态度
人们总是说,我们花不起时间独处,我们没有时间默想、反省、祷告和读经。当然,我们今天不可能隐居独处,但是,我们也看到,摩西、以利亚、保罗、施洗约翰和主耶稣做出的榜样--他们都是大忙人,但都懂得从独处中得力。主耶稣能力的泉源,也是他从不妥协让出的,就是他与父独处的时间。
独处,是一门被人遗忘的艺术。我们不是要偶然地慢下来闻闻路旁的花香,也不是安静下来,只是为了准备讲章。我们乃是要有节制地花时间独处,使我们能清醒地面对心灵的挣扎与呐喊,来校正自己的焦距,来调整自己的视野。
独处不只需要时间,它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什至疏离自己的激情与雄心的态度。这是许多宗教所追求的。但独处不是个人的修行,乃是在繁忙中回归上帝的操练,是除去尘埃,滋润生命,帮助成长的泉源。
文原刊于《举目》第11期,文章经编辑删节。(原文连结:http://behold.oc.org/?p=6635)
——以上的内容来自《传书双月刊》【香港中信】 2014年12月号.第22卷.第6期.总第132期
本文连结自: http://www.ccmhk.org.hk/ 【版权属「中国信徒布道会」所有】
原题:独处--被遗忘的艺术(作者:饮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