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传道者早明言,人一生所作的必遭遗忘:「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一11)但主耶稣曾命门徒,无论在何处传福音,也要记念一个女人所作的(参十四9 )!究竟当中有何值得主耶稣称赞?
不请自来(可十四1-3)
逾越节是庆祝神拯救的日子。但以色列的宗教领袖、祭司长和文士竟于这日子密谋杀害弥赛亚主耶稣,确是莫大讽刺(参十四1-2 )! 当主耶稣和门徒来到西门家时,竟有不速之客把一瓶远自印度罕贵的真哪哒香膏打破,不是把几滴灑在耶稣头上,而是以整瓶香膏抹耶稣的头(参十四3)。
是有识……
十二门徒中,还是犹大别具慧眼,一眼看出这瓶真哪达香膏价值不菲,市值三十两银子,足足是一个奴隶的价钱。于是与身边的门徒说:「何必枉费香膏呢?可卖出这香膏周济穷人。」(参十四4-5上)其馀的门徒则怪责这女人风头盖过他们,故此「向那女人生气。」(参十四5下)
……还是无知
主耶稣指出这女人把香膏浇在他头上,是预先给他安葬作准备(参十四8)。此言一出,门徒顿感无地自容。因主耶稣曾三次向门徒预言他必将为世人的罪上十字架,但门徒始终没领会。反之,这女子却晓得为主耶稣的牺牲作准备。惟别弄错,主耶稣不是叫门徒记念这女人,而是她所作的。两日后,主耶稣在逾越节晚餐上订立主餐,并命令门徒「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参林前十一23-25)
没料到这事反叫犹大定下卖主卖友的心(参可十四10-11)。现下犹大既自动送上门,祭司长和文士就决意于逾越节期间处决主耶稣。这一切似不经意的说,是主耶稣定意为世人舍身十架,而非祭司长和文士手下的受害者!
应用
有人为金钱放弃主耶稣,也有人为主耶稣放弃金钱。这正是同一晚上,「这女人所作」与「犹大所作」的分别。为爱所作的,在没有爱的人眼中总是浪费,就如犹大目睹了一个爱的行动,却标签为奢侈浪费。一个人的表达往往是从心而发。犹大没真的看到给主耶稣的礼物。当他试图给礼物定价,足证他从没看到;若他真看到女人给耶稣的礼物,便会知那是无价的。
爱从不计算付出多少;多少从不是爱的考虑。对有爱的人而言,就算付上一切,什至牺牲性命,也属閒事。爱有时会叫我们做出近乎鲁莽、不顾一切的决定,就如父母爱子女一样。若先计算回报才付出,就不是爱了。
主耶稣因爱我们来到世上,倾尽他的性命,那我们该怎样回应这份大爱?
——以上的内容来自《传书双月刊》【香港中信】2015年12月号
原题:不速之客(可十四1-11)(作者何述俭是恩福圣经学院副院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