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约圣经里,表达「怜悯」的字有三个:
第一个字是Hesed,意思是「忠诚」;出现共约二百五十次。英王钦定本译作"mercy";和合本译作「慈爱」、「恩」、「仁慈」、「恩典」等;意思是神的忠诚并不计较人的得失过犯,且坚定信守他与人订立的盟约,而他的忠诚也自然转化成他的怜悯。
第二个字是Hanan,意思是"gracious"。英王钦定本译为"have mercy upon"(施怜悯),"merciful"(有怜悯);和合本主要译作「怜恤」、「怜悯」、「施恩」等;意思是神对人宽宏的厚爱,这爱是人完全不配得的。
第三个字是Raham,意思是「母腹」;是以赛亚先知描述神像一位母亲腹中怀着儿子[参赛四十九15,(《吕振中译本》的翻译是:「妇人哪能忘记她嗍奶的孩子,而不怜悯她亲腹生的儿子呢?」)]英王钦定本译作"having mercy"(有怜悯),"having compassion"(有怜恤);和合本同样译作「怜悯」、「怜恤」。Raham也有个众数的字rahamin,译作"tender mercies";和合本译作「慈悲怜悯」。这个字是形容有位格的神是有情感、充满怜悯和怜恤的。
新约的怜悯
「怜悯」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大多以希腊文Charis(恩典)这个字来表达;意思是向有需要或无助者表示同情,其核心意义是赦免一个犯罪的人,不计较他的过犯。「怜悯」的动词意思是「心肠肺腑受到感动」。以色列人认为心肠肺腑是情感的中心,是怜悯的源头。在神的「怜悯」里,不仅仅是吩咐他的子民怜悯那些穷苦的、贫困的、以及孤儿寡妇;最大的怜悯,是神借着他儿子耶稣基督为罪人预备救恩,把世人从无助无望中救拔出来。主耶稣面对颠沛流离的人时,也常常流露他的怜悯和慈心(参太九36,十四14,二十34)。
道成肉身的怜悯
在路加福音中浪子的比喻里,小儿子因自己的放纵终至穷途末路,困境的煎熬使他看到自己的罪,也承认自己的罪,更决心回家。在家等候的是一颗慈心,一颗不计较小儿子所犯的过错,愿意赦免的心(参路十五11-24)。父亲这颗慈心里面盛载的,是神无尽的恩典(Charis)。父亲吩咐仆人拿袍子、戒指和鞋子来给小儿子穿上,重新恢复他的身分和权利。父亲对小儿子是忠诚的(Hesed),他从没想过要断绝父子关系;父亲对儿子是慈悲怜恤的(Rahamin),他这样形容回头的儿子:「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十五24)父亲对儿子满有怜悯,纵然儿子不配得,仍然施予怜悯(Hanan)和宽恕,让他恢复儿子的身分。
神的「怜悯」,借道成肉身的耶稣来到我们中间,也借着耶稣的教导,丰富我们对「怜悯」的认识。
参考资料:
天道书楼编。《圣经新辞典》。香港:天道,1993。
福音证主协会编。《证主圣经百科全书》。香港:证主,1995。
——以上的内容来自《传书双月刊》【香港中信】编辑室
原题:圣经中的「怜悯」
2015年12月号.第23卷.第6期.总第138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