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星期一

面对自己 Facing Myself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没有机会穿越时空与过去的自己相遇,知道如何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或者意识到接受自己内心情感的真貌,未必那么可怕……然而,接受自己情感的真貌,真的不可怕吗?

不是人人可面对自己

众所周知,“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华人的行为习惯,因为面子与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或声望息息相关——既能让人获得极高的价值感, 也能让人掉进难以启齿、足以没顶的羞耻感。 

社交媒体兴起之后,与面子文化异曲同工的,则是网络形象——点赞与粉丝,或是让人获得认可与自尊,或是成功地行销产品。突如其来的被迫“素颜”,或人设的崩塌,往往要支付难以预估的损失代价。

一方面,我们知道维系他人的面子或形象,有时是必须的尊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人类之所以拥有/经历/惧怕赤裸的耻辱感,是始于人希望自己像上帝一样(参《创世记》1:1-10)。紧接在耻辱感出现的,是人急切痛苦地寻找各类的遮羞布,因此无暇也难以面对自己情感的真貌。

表面不错,内心破洞

2018年,中国内地歌手韩红发了一首单曲《忠于自我》(林俊杰/曲;姚若龙/词)。其中唱到:

我表面不错/内心破洞/没灵魂的人最穷……

谁比我懂得我的心/有怎样的烈火/我要关上耳朵/再决定怎么活最像我

不怕我的独特/追求我的快乐/要心之所往才会炙热/坚持我的原则/去接受我的功课……

愉快地忠于自我/痛苦地忠于自我/勇敢地忠于自我/生命本该创作/不该只是复刻……

人总会被感性给勒索/或被现实绑架/身不由己最是寂寞

我们都渴望自由——不仅能真实地做自己,而且是真实地做更好的自己。只是,我们需要先面对自己;要面对自己,需要先有面对痛苦的勇气。那么,除了不可企及的自我修炼外,谁可给我们足够的勇气?

起初,亚当是出于对妻子的爱,而冒着生命危险,孤注一掷地投入搜救,可这不觉成了他自己心灵的救赎行动:他被迫审视过去,直到逐渐接纳自我,获得医治。的确,当无私的爱成为我们的动机与动力时,我们往往就有了面对痛苦的勇气,足以继而面对自己与做自己,并诚实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要自由而行

曾有诗人写道:“我要自由而行(或译:我要行在宽阔之地),因我素来考究你的训词。”(《诗篇》119:45)基督信仰,不是为了辖制我们,或追求“无我”;基督的降临,也不是为了定罪,而是开一道门,让我们有机会连结上生命的源头,在上帝的光中,得见光(参《诗篇》36:9),并更新自我“形象”(参《以弗所书》4:24)。

换句话说,选择相信上帝的人,不仅“具合法性”来面对并处理自己负面的情感,而且有足够的从上帝而来的恩典,能渐渐脱离负面情感的生成与压制。


——来自:有盏灯/海外校园(第158期)https://yzd.oc.org/author/

原题:维护人设,或忠于自我——谈《亚当计划》对负面情感的启发 

作者:谈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