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爸妈的信
那个学期,我修了一门跨文化研究的课程,当时研究的正好是跨代际问题。原来跨文化不只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族裔之间;不同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人,也会有文化层面的差异,可能成为交流和理解的阻碍。
我就试着通过那门课更好地理解爸妈的想法,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我采访了几位年轻人和几位长辈。他们的分享,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验,让我意识到两点。
一是,长辈们普遍不会多做情绪、情感层面的沟通,久而久之,年轻人会把心关上。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所以我后来在和父母沟通时,更主动地去越过他们的言行,看见他们背后的感受和需要。
课程结束时,我花了几天时间给爸妈写了一封长信。其中我特别地对他们的处境、想法、感受给予聆听和共情,也试图用标明情绪、找到原因的方法,帮助爸妈处理和疏导他们的感受。
我也坦诚分享我对我们关系的期待:
“我不想把我的心关上,我希望我们中间有安全的分享环境,我想和你们能敞开心交流,我想和你们有越来越亲的关系……因为我爱你们,我想邀请你们参与到我的生活中,特别是人生道路和感情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上,当然这些事情也是我们最容易有分歧的地方,所以这样的交流也并不容易,但即便难,我也不想却步。”
二是,无论是长辈还是年轻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形成一些定式思维,因此有时难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但是在上那门课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我和他们之间的分歧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做出自己觉得合理的选择。所以我试着去了解他们的考量,和其中合理的地方。我也帮助他们去了解我的决策背后的合理性。
在给爸妈的信里,我写道:“今天,我所引入的价值观、思想、生活方式、人生选择,对你们来说很多也是全新的、从没有接触过的,却因为爱的缘故要去接触、学习。我希望我也有足够的爱和耐心,在这个过程中陪伴你们,就好像你们一直以来陪伴我那样。”
在我发信前,给这封信提供反馈的长辈们说:“希望普天下母亲都能收到像那样表白的长信,因为背后那颗愿意沟通理解与爱的心。”相信你的母亲会读它很多遍,也特别祷告天父使用它带来医治。”
上帝的确回应了我们的祷告。虽然我把这封信发给爸妈之后,他们不论口头还是书面都没有正面回应我。但那个夏天,我回国探望家人,妈妈没有对我再竖起高墙,十分自然地恢复了以往的亲近。我想,那封信在她把心墙渐渐推倒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尾声
上帝当时所成就的,不仅是修复了我和爸妈的关系;他也使用这个过程,让我们都向情感健康迈进了一步,往独立而亲密的关系更迈近了一步。从那时到今日,我和爸妈仍在这个方向上成长。也希望借着这样的分享,能够鼓励和启发面临类似挑战的读者们。
——来自:有盏灯/海外校园(第158期)https://yzd.oc.org/author/
原题:当妈妈不理我之后……/小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