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就渴望与我们的上帝和好,也知道这理想尚未完全实现,这是我们心中最悲伤的地方。每当我们遭受某种失落时,便会触及这普世性的原始之痛。所有的悲伤经验均会碰触到这悲痛的核心。它常令我们想起自己堕落的光景:我们无法硬要事情照我们所要的方式进行。
基督徒并不能免除这种悲伤。保罗提到我们这有圣灵住在里面的,也是心里叹息(罗马书8章节),这里所指的「叹息」说的正是那种极大的痛苦和悲哀。在此,这并不是经常性的病态痛苦状态,而是在内心认知到救赎不会减缓或除去罪的残酷后果。这个叹息促使我们期待和渴望有朝一日罪的后果会在天堂永远消除。但此时此刻,我们仍在人世间挣扎着。
痛遭损失的功能就是提醒我们,这个世界绝不应该成为我们希望的焦点。我们是在一个异乡逗留的过客,我们还没回家呢。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直接道出祂对我们因远离上帝而凭己意行感到悲伤,我相信这同时也意味着祂对那些因为遭受损失而感到哀愁的人感到悲伤。
最重要的原则是:如果因为损失而悲伤但却能将我们带到救主的脚前,那么它就会有正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失落感使我们成为前来寻求耶稣的安慰、拯救及祝福的那群可怜人之一(马太福音章节至章1节),那么它对我们便有好处。
我们在患难中要欢欢喜喜,不是因为我们喜欢受罚,而是因为在挣扎和痛苦之中,我们的个性才能变得更成熟。我们当为失落而悲伤,因为它极其复杂,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做根本的改变,那改变不是使我们成为富足,就是使我们成为贫困。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一项损失时,我们会感到气馁并因痛苦而麻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把痛遭损失看作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改变「机会」,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需要面对那未确定的事实:改变和损失必定是互相关连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的文章摘自别人,不记得是谁,抱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