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

内疚感 Sense of Guilty

12月11日 与内疚感的挣扎
《林前4:3-4;弗2:4-8;罗6:12-14;罗8:1-2;路22:31-32》 美纪 执事娘

有很多的信徒们都常在内疚的事上挣扎,我也不例外。我们可能会容易为着自己无法做到点的事,或完全做不到的事感到内疚。撒但是常常在人的标准,看得到的成果,甚至是用神的话语来控告信徒们。我们内疚的理由有很多种,例如:我们祷告不够,不够有胆识传福音,太贪爱世界的娱乐,奉献得不多,不够运动,住得太好,吃得太好,孩子不够听话,我教得不够好等等。那我们要怎么对付这个内疚感呢?这些感觉不会让我们无法过每日的生活,但如果累积的话,会使我们越来越用错误的眼光去看自己,看上帝,也看我们旁边一切的事。但有挑战的地方就在,我们人都是有罪的,也应该有内疚感,但该内疚的程度是什么?难道要我们每日低落、失望的过日子吗?其实,主借着基督的宝血救赎了我们这些信他之人后,不是要我们总觉得自己很失败或不够好。若是如此,圣经里的种种人物怎么会有能力去继续为主的工奔跑呢?若保罗总是把关注放在一切事都要做好,那么多福音的门路还会打开吗?保罗说《林前4:3-4》我被你们论断,或被人间法庭审判,我都认为是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然问心无愧,却不能因此自以为义,因为判断我的是主。真正应该论断我们的就只有主了,所以我们的关心不应该放在自己的准则上,乃要察觉内疚的灵之后,以真理的方式来对付它,不是靠自己的感觉和意思来解决。

1、内疚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地接受福音的好消息。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人的内疚感是因为还没有完全的接受福音的好消息。我们可能忘了自己已经与基督复活,在信心里得救,得自由了。《弗2:4-8》然而,神满有怜悯,因着他爱我们的大爱,就在我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使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又使我们在基督耶稣里,与他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为的是要在将来的世代中,显明他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恩典,是多么的丰盛。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神所赐的。我们千万要认知,当撒但常在不同的事上欺骗、控告、扭曲我们的想法时,我们要确认:自己的软弱、不足和一切罪债在福音里已经得到释放了,这是不变的事实和确据。

2、常用内疚感,而不是以恩典来被推动。
有时,信徒会不小心进到一些以内疚感来推动彼此的方式。例如,跟彼此说,你可以做的更好,为主做的更多。当然,要激励人为主的事工来做事是没有错的。但当我们的强调放在要达到一些标准,或使人觉得要更像基督是自己做不到的而感到很失败时,那就不是主的意思了。《罗6:12-14》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肉身上掌权,使你们顺从肉身的私欲,也不要把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用具;倒要像出死得生的人,把自己献给神,并且把你们的肢体献给神作义的用具。罪必不能辖制你们,因为你们不是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真正要推动彼此的重点,应该以恩典为出发点。要为主做不应该是一件使人对自己失望的事,乃是看到自己已经拥有了主的带领和恩典而渴望在当中信心成长。

3、对的内疚感是会把我们带到悔改而接受主怜悯的心。
最后,对的内疚感是应该把我们带到悔改而接受主怜悯的心。保罗拥有无愧的良心不是因为他没有亏欠过主 或犯过罪,乃是因为当他察觉自己有罪时就来到主面前,把自己放在不受定罪的福音上。《罗8:1-2》所以现在,那些在耶稣基督里的人就不被定罪了。因为生命之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使我自由,脱离了罪和死的律。上帝给我们预备的福音,带有很多面对和对付内疚感的答案。

1)基督已经为我们死,赎回了我们。而祂被高举的定义,就是主已经接受我们这些罪人,已在信当中得洁净。祂已经为我们赔上我们一切欠缺的、无能的、不足的地方。所以当我们在内疚感当中挣扎时,要回到基督的复活为我们的根基。

2)基督已经被升到上帝的右边。就是说,祂是有权势,有掌权来管理一切天上的,地上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人,就连撒但都不能挑战祂的力量和决定。这也包括耶稣拣选了你,看你为祂喜爱的儿女。所以,撒但不能在你缺乏或不足的地方再控告你了。

3)耶稣基督在不住的为我们代求。基督升到上帝的右边,不是为了要审判我们一切的不能,乃是要以祷告继续的扶持、引导祂爱的儿女们。尤其是当我们被绊倒或在迷惑的属灵状态时。耶稣就是这样和彼得确认,耶稣对他说《路22:31-32》西门,西门,撒但设法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的信心不至失掉。当我们信心不够,软弱了,做不到了,耶稣是知道一切,也会为我们代求的。

所以,弟兄姐妹们,让我们不要在内疚感里挣扎,乃是回到主面前,寻求祂事实里的帮助。多看主借着十字架施给我们的恩典、怜悯和现在继续为我们代求的那份不变的爱,来对付心中的内疚感。愿主保守各位。

——以上的内容来自《每日以马内利》【新加坡基督生命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