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

神的怜悯 Mercy of God

与哀哭的人同哭

在圣经《马可福音》第7章31至37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耳聋舌结的人恳求耶稣的医治,耶稣将他带离众人,经过探舌头、吐口水、抹舌头等一系列的身体接触之后,望天叹息并医治好这位病人。

这个故事吸引我的其中一个点,正是那个看似多余的动作——耶稣望天“叹息”,而“叹息”的希腊文στενάζω表达的是一种痛苦的叹息与呻吟。我忍不住在头脑中想象耶稣面对这个人痛苦呻吟的画面。而正是这个久久盘旋的画面,提醒我面对陷于软弱中的个体,该有的合宜方式。

耶稣从未因此指责他疾病的源头是否因这人犯罪或是其父母犯罪。面对他的耳聋舌结,耶稣透过身体的接触来安慰与感受他的痛苦,以看得见的语言和爱的触摸,让身体软弱的他,得怜悯、被医治。耶稣的这一声叹息,是一种认同,一种与哀哭的人同哭的怜悯。

那位拥有权柄的耶稣,并非如此前一般一声令下就医治了这个人,更没有用属灵的权柄去操控和辖制人,反而降卑亲近,以对方所能理解的语言与他感同身受,并如同经受了同样痛苦一般,发出那声来自天国的叹息。

无独有偶的是,在这个故事发生不久,在《马可福音》第8章的开头,面对法利赛人的盘问与求神迹的试探,耶稣再一次深深“叹息”并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如果面对软弱疾病之人,耶稣因着认同与怜悯而痛苦呻吟的话,那么面对骄傲与顽梗,并且抗拒上帝的儿子的法利赛人,耶稣又因何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呢?

在平行经文的记载中,让我们看到多一点的画面,当耶稣说除了约拿的神迹,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的时候,耶稣同样指出一个事实:面对一个邪恶的世代,将有比约拿更大的一位,来审判这个世界。而这审判与定罪的严厉,正是隐含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叹息背后的承担

我们当然不应以一种操控的语言去处理人的软弱和伤痛,但我们也不能用一种稀释的或者虚假的平安忽视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软弱背后,所带有的悖逆玩梗不讨上帝喜悦的罪恶。如何面对罪?是站在道德高地,以自以为义的姿态代替上帝行审判;还是将福音稀释,从而回避上帝会审判的事实?

耶稣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他为这悖逆的世界叹息,而背后甚至是一种忿怒的积蓄,等待那再来时严厉而没有余地的审判。但当我们回到约拿的神迹的时候,很显然,耶稣的那声叹息背后,指向的是他最终被钉十字架的事实。耶稣直视罪恶,但同时他以自己来承担所有罪恶的代价,给每一个陷在罪中与软弱中的人们一个悔改、得医治、被建立的机会。

这一声叹息,也是他在十字架上的叹息,那最终不得不尝的苦杯,让他痛苦呻吟,但那“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参《马可福音》14:36)也使我们看到叹息背后的承担,以及承担背后更深的怜悯。

结语

回到文章一开头所提到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个人、群体及时代的软弱,以及造成这一切的背后那邪恶的因子?无论是牧者还是个人,我们都需要回到耶稣面前,用心聆听那一声深深的叹息。我们只有听到这天国的叹息声,才能避免用自以为是的方法去操控、去解决,以至于弄巧成拙,造成属灵的虐待。

当我们真正听到这声叹息,我们便能靠着上帝的恩典,去效法这一声叹息。因为圣灵会用说不出来的叹息,帮助我们去认同与怜悯,使软弱中的人重新活出被称为义的生命。


——来自:有盏灯/海外校园 第159期 https://yzd.oc.org/author/

原题:聆听天国叹息声,面对软弱之疾

作者:Josep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