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急于又是最难脱单的,要数迈入中年的人群。有人说,人到中年找对象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想找到一个完美的人。有人认为那些超大龄单身者是眼光太高,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除了上述的理由,还有一些实际的原因,比如年龄越大,选择余地就越小,对对方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越有更具体的要求。
一个朋友说:“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要远远大于那些结婚的人。追求完美的人,在自己的执意中,必将孤独终老。”这话听起来确实凄惨悲凉,不过细想,若是心心念念地想要结婚,渴望一个完美的人来拯救自己脱离单身,这样空洞的期盼的确指向孤独终老。
很多基督徒女性,由于信仰的因素,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实际情况是,在圈中的未婚男性日益稀少。继续等待,机会越来越少。对于单身的基督徒女性来说,过信仰生活已有诸多艰难,如果要她们放低要求,或者放下信仰的考量,为了脱单而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这对她们来说可谓是巨大的压力。
中年单身者,各自单身的原因不尽相同。为避免孤独终老,现在就得学习如何面对孤单。单身者需要做的,也许不是焦灼地寻找婚姻伴侣,而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和方向。
单身者什么时候最孤独?恐怕是无所事事,没有人生目标和方向,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时候。这样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不但在单身群体中,已婚人士中也大有人在。如很多人混迹于酒吧买醉,或者看色情片,吸食毒品,沉溺于网络游戏,不都是为了逃避孤独吗?
单身并不一定会孤独,而孤独也很可能是一群人的孤独。所以,作为中年单身者,不如放下追寻婚姻来逃避孤独的苦苦期盼,而用这个精力去追寻活着的目标和方向——这并不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活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或者是专注于实现自我梦想,成就一番与众不同的事业。虽然没有太多牵绊,可以随心所欲,都是单身者的优势,可竭力追求成就自我,也并非能避免孤独。
在电影《喜欢你》中,那个大龄男总裁路晋,掌管着跨国经济体,被父亲培养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不仅苛待自己,对别人也很苛刻。父亲教导他不要被任何人或事牵绊,保持孤独才能有清醒的头脑,追寻更大的成就。可站在人生巅峰的他,在个人梦想实现后却仍然孤独。
作为中年仍单身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事业,为了实现梦想而耽误了婚姻。这看上去是一种励志,可事实上,为了成全自我而牺牲婚姻,这并不值得标榜,反而会使人限制在孤独的自我里。若是一个人期待用婚姻来摆脱孤独,那真是前路未卜。
罗宾·威廉斯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那个使自己孤独的人终老。改变我们的不是生活的经历,而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反应。这应该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非常明显的区别。伊丽莎白没有让恐惧孤独、逃避孤单引领自己的生活,她选择以爱和顺服来面对孤独和苦难。
作为超大龄单身者,我们不是在等待一个完美的对象,也不是在清心寡欲中孤芳自赏,更不是忧愁恐惧即将到来的老年。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许遇见另一半,携手走进老年;或许仍然是孤单一人;或许可以像有些人,开始为老年生活做计划……
明天,总有很多不测。可是趁着还有今天,我们要知道自己活着,是让这新造的生命在祝福别人中开花结果。新造的生命在祝福别人中开花结果。
——来自:有盏灯/海外校园(第159期)https://yzd.oc.org/author/
原题:单身者,如何排解孤独 (晨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