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写此文时,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波动正在香港社会大幅扩散,其影响不再是远方而是近在咫尺。预苦期即将到来,笔者借此文思想〈十架七言〉的处境意义,撷取灵思,默想耶稣与我们的互动,进入七个祷告焦点。
1 悔改与修正:耶稣明白与赦免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
主耶稣面对最不公平与不正当的对待时,不是求上帝报复,乃是为恶待自己的人祷告,求上帝赦免人类的愚昧与无知。
疫情提醒我们,不单要反思环保意识,更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人类需要与大自然、动植物经营合乎上帝心意的关系,要用心管理大地与环境的资源,因此我们首先为自己也为他人祈求悔改的心与行动。再则,从疫情的发生、扩散,过程充满许多人为的不足因素,也看到许多应对措施上的缺乏,除了求上帝赦免,也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好管家职分,不再增添地球环境的污染。
2 呼求与聆听:耶稣同在与引导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十三43)
主耶稣面对众人的讥诮时,仍听到身边的微声请求,也清楚地应允这旁边的罪犯,并给他一个很大的确据——他“今日”要与主一同在乐园里。主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向祂呼求的边缘人。
近日看到许多人连夜排队,只因处处一罩难求,许多公公婆婆,也拿著板凳一早在一些商店前等候。昨日下班时,我前往超市买些日用品,发现到处是大排长龙的市井小民,谈论著生产线会暂停供应之类的传闻,大家争先恐后地抢购厕纸与清洁剂。在这令人感到无助与恐慌的时刻,我们当为自己能不要被许多负面消息侵蚀心灵祷告,呼求耶稣的同在,也聆听耶稣在身边的一路微声指引与鼓励。
3 对邻舍的关爱:耶稣呼唤并托付
“‘母亲(原文是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十九26-27)
当时在十字架旁,马利亚应是在场最为伤心的人。耶稣不但看到母亲的悲伤,更留心到她的需要,特别引导她,把另一位门徒当成儿子,也让她的母爱可以分享给门徒。
这段日子,无论走在街上,或从不同媒体报导,看到许多患者与家属的哀痛,更察觉许多弱势群体乏力自保。在患难与忧心的时刻,耶稣对基督徒是有托付的:祂不要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悲哀与绝望中,而是把我们邻舍的需要带到我们眼前,也交托我们要以行动继续服务邻舍。大时代中,我们或许改变不了许多大事,却有许多机会在祷告中细察主的托付,把一杯凉水给身边需要的人解渴。
4 说出痛楚:耶稣能体会
“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太二十七46)
“以利”为希伯来语“我的上帝”之意,“拉马撒巴各大尼”为亚兰语“祢为甚么离弃我”的意思。整句表达了耶稣背负世人罪孽时,遭上帝撇弃的痛苦。死的代价是与上帝隔绝,耶稣的哀号,呼喊出祂最深的情怀与心碎,与面对前面状态的惧怕。
在困境中,有时我们会经历一种被上帝离弃的痛苦与恐惧,让我们毫无隐藏地向上帝呼喊,也将最深的情绪向上帝表达。耶稣知道我们心中的感触,祂知道如何引导我们走出这样的时刻。
5 说出渴望:耶稣经历过
“我渴了!”(约十九28)
在最后时刻,耶稣身心经历一种失去体力与心力的消失状态,祂向上帝说出当时的需要,这短语不单单是想要喝水,更多是一种真心与之诉说和低语。
在人心惶惶与物资不稳定的处境,我们的勇气、力量与谋略也会出现枯竭时分,我们可把一切需要与渴望带到上帝前诉说,不止息的与上帝交谈,让上帝陪伴我们的孤单与软弱时刻。
6 持守盼望:耶稣必拯救
“成了!”(约十九30)
表示一切有关祂的事情已经按计划成就了。耶稣知道祂的使命要结束了,也知道自己将穿越死亡进入复活,坚定地完成上帝要成就的救恩。
在末世的日子,这世界的天灾人祸会加剧,基督徒在一切的患难中靠上帝坚忍,在疫情扩散的时刻,祈求上帝的救恩继续临到,也在动荡中,倚靠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在死亡的阴影中,展现不同的生命力,承担所领受的见证使命。
7 信忍与倚靠:耶稣的信靠
“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路二十三46)
主耶稣这句话显出蒙爱的上帝儿子,忠实地完成了上帝一切托付,安心地完全将自己交付给天父,回到天父身边的时刻!
艰困与苦难带给人外在与内在的动荡,也将人的限制显明出来。当这世界愈来愈难给我们提供环境与内心的平安时,我们需要回到内心倚靠赐平安的上帝,无论处于任何环境,体会天父的爱与保护,随时倚靠圣灵所赐的盼望与喜乐,一日难处一日当,一日忧虑一日交托,学习努力地走好眼前这一小步。
更深经历耶稣
在今年预苦期与复活节的日子,让我们为自己的生命更深经历耶稣,并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与耶稣一起同行同工祷告。
——以上的内容来自《传书双月刊》【香港中信】
(作者潘怡蓉是中国神学研究院助理教授)
原题:疫情浮沉思七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