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领域的相对主义思潮极为盛行,以致许多教育工作者不相信有绝对真理,也大大影响了年轻一代。但基督徒相信独一真神和祂所启示的绝对真理,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科类著作时,要谨慎自己不要陷入网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的信仰知识皆是如此绝对。在此我借用Magolda的理论框架,对此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首先,基督教信仰的基要真理,自然是不可置疑的绝对知识。当我们从属灵前辈那里领受诸如三位一体、神人二性、因信称义等核心教义以后,就当持守一生;倘若背弃,结局就是灭亡。如保罗在《加拉太书》1章所警告的——“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9)
当基督徒开始在灵命上成长,越发熟悉圣经时,便会发现——在一些具体事例上,究竟怎样做才是遵行神的旨意,弟兄姐妹甚至传道人之间也会有分歧。在此需要强调,这不应成为我们怀疑圣经真理的理由,而当看为对我们的提醒:我们的理性和智慧何其有限,神话语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一生去理解认识。
这时基督徒开始有自己的主张和理解,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信仰体系,成为独立知识。比如有的基督徒不认同让婴孩接受洗礼,即使身在奉行婴孩洗礼的教会,也会让孩子长大后,亲口表示愿接受基督为救主之后,才让他受洗。有些基督徒不认同某个宗派的立场,认真思想过后,决定转会至另一个宗派;只要他们仍然持守信仰,继续委身于主的教会,其他弟兄姐妹就当尊重、祝福他们,而非妄自论断。唐崇荣牧师曾说:“如果你把相对的绝对化,就会把许多弟兄当作仇敌来对待;如果你把绝对的相对化,就会把许多仇敌当作弟兄来对待。”
因此,一个成熟的基督徒,不会将绝对的圣经真理变成相对的可有可无;但也深知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按着圣灵的引导和一些外在条件的限制来行事为人。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罗14:2-3)使徒保罗并不抗拒吃肉,但为了软弱的弟兄,宁愿选择不吃。他如此做不是在信仰上妥协,而恰恰是为了遵行那不可妥协之主的吩咐——彼此相爱。
——《文桥季刊第197期》https://bridge.org.my
原题:【行我所知】信仰知识的四个领域(15.12.2022)
文:王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