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发现,每个成年人都在负重前行。
神学家史密斯(James K.A.Smith)认为,人基本上是一个欲望、敬拜的存在。
爱什么和渴望什么主导着人的一生。人穷其一生,不断追寻,试图去满足的就是自己的渴望。
我们一直以为,若赚取了足够的钱财,在享受梦想之物时,就会感受到心灵的安定与满足。可事实上,以金钱和欲望为敬拜对象的,心灵并不会得享安宁。因为欲望使然,人们常常行走在崩溃的山脊上,稍有风吹草动,就能让人摔下山崖,粉身碎骨。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财主,家境殷实,多行善事,不偷盗说谎,孝敬父母,爱人如己。他仰慕耶稣,便来请教:“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参《马太福音》19:16)
这年轻人,并不满足于他能腰缠万贯,他渴望的是永生。这让耶稣心生怜爱,也知道他生命中真正的症结。耶稣便对他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参《马太福音》19:21)
很多人认为耶稣的建议重点在于金钱,就是要舍去身外之物,积善行德。其实耶稣的重点不在金钱,他并未贬低或抨击少年富人的资财,也没有否定他积累财富的能力,他只是挑战这个年轻人重新调整人生的优先次序,并呼召这个有追求的年轻人来跟随他。
就像耶稣呼召其他门徒那样,他不看他们拥有什么,而是想给他们内心所渴望的。“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参《约翰福音》8:12)将生命之光赐予人的耶稣,他知道世人辛苦找寻的并非是地上的财宝,而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若不是得着耶稣的亮光,又怎能看得清楚呢? “来跟从我”,这是耶稣对每一个人的邀请,不论是有钱人或者穷人。
当年,弟弟为支付房贷、车贷,偿还向亲戚的借款时,也几近崩溃。他曾失望地说:“为什么上帝让我们经历贫穷?他不是赐福的上帝吗?”他觉得上帝并没有在他拼搏的路上助他一臂之力,反而好多商业项目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就在最低谷的那段日子,他开始反省一件事,那位赐下丰富昌盛的上帝,他要赏赐给我们的祝福究竟是什么?渐渐地,他开始明白,他真正贫穷的不是金钱,而是灵魂;真正让他感到抓狂沉重的,不是得不到渴望的东西,而是没有追求应该追求的东西。
造物主的心意是赐福给我们,只是我们对这个“赐福”的理解偏离了上帝的心意。上帝想让我们在他的应许里,感到踏实和笃定。这份踏实存在于辛苦做工时,也存在于收获成果时;当然,在遭遇经济危机,濒临失业时,同样存在。
世界动荡,变故临近,猝不及防,有人在这次疫情中学习存钱,学会理财,更有人开始恐惧地问:“明天会比今天更难吗?”刺透人心的不是钱财,而是对钱财的欲望。弟弟说每一次遇到经济危机,就像筛子一样过滤着他的欲望。
那个求问耶稣如何能得永生的年轻财主,在听完耶稣的建议后,便忧忧愁愁地离开了,因为他不愿意舍弃太多的钱财和自己所看重的。他与永生之上帝擦肩而过。
人们一生都在追寻爱与渴望。世上的水,喝了还会再渴;有些欲望会引人到最深的黑暗里。可耶稣却应许说:“喝了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再渴。”(参《约翰福音》4:13-14) 我们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改变渴望的过程:从渴望属地的,不断调整方向,去渴望属天的。地上的父亲尚且知道拿好的东西给我们,何况创造我们的上帝,岂不把最好的赐给我们吗?(参《路加福音》11:13)
——以上的内容来自《海外校园》【OC福音】http://ocfuyin.org
原题:是谁将你推到崩溃的边缘?作者:晨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